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农夫山泉如何用“讲故事”卖水:一场中国式营销传奇
--> 本頁主題: 农夫山泉如何用“讲故事”卖水:一场中国式营销传奇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狂舞的大屌


級別:新手上路 ( 8 )
發帖:105
威望:84 點
金錢:8883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24-11-19


农夫山泉如何用“讲故事”卖水:一场中国式营销传奇



在中国饮用水市场,农夫山泉几乎成了“天然水”的代名词。在一个看似最普通、同质化最严重的行业,农夫山泉却能多年蝉联市场龙头,甚至超越百岁山、怡宝、娃哈哈等老牌劲敌,年年创造惊人利润。这背后,最核心的武器并不是水源,而是“讲故事”的能力。

一、“我们不生产水,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”:金句营销的巅峰
1998年,一句“我们不生产水,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”横空出世。这不仅是一句广告语,更是一次对消费者认知的重构。
在这之前,消费者选水通常看价格、看口感,但农夫山泉用这句话暗示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观:喝水也要讲“纯净”“天然”,而这种天然不是靠工厂,而是靠山泉。
这句广告语将品牌与“自然”“高山”“健康”强绑定,瞬间击中了城市中产、白领对“健康生活方式”的渴望。

二、全中国“找水源”,打造“天然好水”的人设
农夫山泉很会“讲故事”,但更会“造场景”。
他们先后布局长白山、千岛湖、武夷山等水源地,并不断强化“我们的水不是自来水加工,而是真正的山泉水”的概念。广告片里,全是“雪山”“原始森林”“飞禽走兽”,视觉上制造出“贵族喝水感”。
这不仅是内容营销,更是一种心理暗示:你买的不是一瓶水,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。

三、讲“反工业化”故事,精准打击同行
农夫山泉成功的另一个秘诀,是“制造对比”。
早年,农夫山泉公开与国家疾控中心对抗,拒绝用“纯净水”,坚持“天然水”,还在包装上印“含天然矿物元素”等字样。这种与权威“唱反调”的行为,反而让大众产生“农夫山泉敢讲真话”“更健康”的印象。
同时,它把“纯净水”污名化,让消费者误以为“纯净水=烧开的自来水”,间接拉踩对手怡宝、娃哈哈等品牌。

四、“讲好中国故事”,迎合民族情绪
农夫山泉近年加大对“民族文化”的投入,瓶身包装印上了《山海经》《故宫文物》《传统剪纸》等图案,还配合做文化纪录片,如《水知道答案》。
这一步棋高明之处在于——不仅增加了品牌“文化含量”,也强化了消费者的情感认同,特别是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年代,“支持国产品牌”的口号正好和农夫山泉的调性不谋而合。

五、互联网时代:内容种草与平台布局
进入短视频时代,农夫山泉开始向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渗透。“健康、自然、品质生活”三个关键词成了他们所有KOL带货的关键词。同时,推出玻璃瓶、玻尿酸、婴儿水、高端矿泉水等子品牌,精准划分人群,全面占领不同消费层级。

六、为什么“水”这么赚钱?
很多人以为饮用水利润微薄,其实恰恰相反。
农夫山泉一瓶水的成本不到0.5元,售价却在2元以上,高端瓶装水可达5~10元。年销售超200亿元,净利润近50亿,毛利率常年超过55%,比房地产、手机都高。
这不仅仅是水的利润,而是品牌溢价的利润。

七、结语:农夫山泉靠的是“文化+心理+情绪”
归根结底,农夫山泉不是卖水,是卖“被信任的感觉”。
它靠讲故事,把一瓶普通的水包装成一场自然的诗意体验,把健康焦虑、环境焦虑、民族情绪通通收入囊中,成为了中国营销史上“以弱胜强”的经典。
在这个品牌过剩、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会讲故事,真的能卖出一瓶水,甚至卖出一个帝国。

赞(2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7-25 08:18 樓主 引用 | 發表評論
博博妞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1868
威望:211 點
金錢:6396 USD
貢獻:332 點
註冊:2022-05-02


大自然的搬运工
TOP Posted: 07-25 08:25 #1樓 引用 | 點評

.:. 草榴社區 -> 技術討論區

快速回帖 頂端
內容
HTML 代碼不可用

使用簽名
Wind Code自動轉換

按 Ctrl+Enter 直接提交